春秋末期,吴国与越国一直是彼此的死敌。两国之间的矛盾复杂且深刻,每一方都渴望将对方吞并,并向北进军,争夺霸主之位。为了实现各自的霸业,吴越两国均积极招揽有才之士,无论是哪个诸侯国的人,只要有真才实学,都会受到重用。当时,许多楚国的人才纷纷投奔吴国或越国,范蠡和文种选择了越国,而伍子胥则投向了吴国,成为了吴国的重要支持者。
越王允常去世后,他的儿子勾践继位成为新的越王。吴王阖闾得知这一消息后,决定亲自率领吴国的军队南下,欲借机彻底摧毁越国的力量。勾践在听闻吴国的进军后,急忙带领大军迎战,在槜李之地成功打败了吴军。战斗中,越国的灵姑浮将阖闾的一只大脚趾斩下,这一伤势让阖闾痛苦不堪。由于年事已高,伤势过重,阖闾不久后去世。临终时,他对儿子夫差交代,要治理好吴国,且务必为父报仇,灭掉越国。
展开剩余72%尽管吴国的军力本就优于越国,槜李之战的胜利并未改变吴国强、越国弱的态势。阖闾去世后,夫差继位,励精图治,继续依靠伍子胥的才智,大力发展吴国的国力,吴国的强盛态势渐渐恢复。与此同时,勾践因胜利过于自信,认为自己能够轻松摧毁吴国,于是急于发动灭吴之战。
公元前494年,越国在周敬王二十六年,勾践无视范蠡的劝告,决定派遣越国的水军进攻吴国。然而,越国水军在夫椒山被吴国大军重创,损失惨重。吴国乘胜追击,屡次取胜,最终攻占了越国的都城会稽。勾践带着仅剩的五千余人逃入会稽山,吴军紧追其后,最终将勾践围困在山中。
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勾践向夫差请降。伍子胥建议夫差杀死勾践,彻底消灭越国的威胁。然而,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嚭,是一位好色且贪财的小人,他在暗中接受了越国赠送的美女和宝物,并因此力挺勾践。伯嚭劝夫差宽容,认为不能杀勾践,最终夫差同意了勾践的求降。勾践被带回吴国,成为了吴国的奴隶。为了获取夫差的信任,勾践甘心忍辱,日夜为夫差驾车养马,做着各种脏活累活,逐渐获得了夫差的信任。
三年后,夫差考虑将勾践放回越国,但伍子胥强烈反对此举。此时,越国的大夫文种向伯嚭送上了丰厚的贿赂,再次通过伯嚭为勾践求情。最终,夫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,将他放回了越国。回国后的勾践并未放松警惕,而是卧薪尝胆,秘密积蓄力量,越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。
夫差一心想着北上称霸,但伍子胥则坚信,应先灭掉越国,彻底消除这一威胁后再北上进攻齐国。然而,夫差并未听从伍子胥的建议,继续对北方诸国进行军事征讨,屡次取得胜利,先后击败鲁、齐等国。
与此同时,伯嚭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愈发严重。伯嚭开始向夫差进谗言,诬陷伍子胥与齐国暗中勾结,企图反叛。夫差因听信谗言,愚昧至极,最终派人赐剑给伍子胥,令其自尽。伍子胥死不甘心,临终时愤怒地说道:“我死后,必定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外,亲眼看着越国的大军如何攻入吴国,我要看着吴国如何灭亡!”
公元前482年,夫差率军北上至黄池,与其他诸侯国会盟,完成了自己北上称霸的宏图。这时的夫差满心得意,但他并未意识到,更大的危机悄然临近。当吴军主力北上时,勾践趁机发兵攻打吴国,成功攻占吴国的都城姑苏。夫差得知此消息后,急忙率军回援,向勾践请求和平。然而,勾践深知吴军主力尚在,自己尚无必胜把握,于是答应了和平请求,并撤回越国。
然而,公元前478年,勾践再次出兵,率军北上,在笠泽大败吴国主力,给吴军造成了惨重损失。此战后,吴国国力大损,已远远不及越国。公元前473年,勾践再度出兵北进,成功围困了姑苏,吴军士气低落,最终被越军攻破城池。此时,夫差深感悔恼,后悔当初未听伍子胥的忠告,导致吴国沦落到此地步。羞愧难当的夫差,决意以死谢罪,拔剑自尽。
勾践最终彻底摧毁了吴国,成功北上与诸侯会盟,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,完成了自己的雄图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